大同大學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∼減碳節能好校園/第二章
2009年4月27日

通識教育中心因應時代趨勢並結合學校特色,延續第二屆通識教育週之核心主題「減碳節能好校園」,邀請全國大專院校、社區大學師生共同參與本校「世界地球日活動」,作為成果的擴展與推廣;配合服務學習,編輯《大同之道,通識之境》校園解說導覽手冊,也於本日發表。希望透過更廣泛的研討與活動,使國人對環境教育有更深入的體認,共同來做環保。朱總務長在開幕致詞中提到,本校以工程系所為主,更應該以專業的態度參與本次活動,並勉勵學生透過通識教育所探討的節能環保與再生能源議題,拓展多層次的寬廣視野。

一系列專題演講首先由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陳重信博士以「咱的台灣,環保何去何從」開場,美國參議院Gaylord Nelson在1970年4月22日發起,訂定這一天為環境地球日,全球成千上萬的人利用這一天來感謝地球、並省思如何拯救被破壞的地球。在台灣,大多數人不知道球日真正的意義在於「草根參與」,公民有權要求政府更重視我們居住的環境,而不是「只有一天」的活動。台灣人口只佔全世界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,但卻排放近百分之一的二氧化碳。陳博士提出警訊,若不加以節制,總有一天台灣製造(Made in Taiwan)的產品將會被環境保護意識高漲的國家,例如歐盟等加以禁止進口。此外,他也對台灣在能源汙染的危機處理、水資源管理、廢棄物管理、長程傳輸汙染物等問題提出詳實的統計資料,並對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法尚無法在國會通過感到憂心。

中央大學講座教授紀國鐘博士則探討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趨勢,提到地球資源有限,所以發展再生能源有其必要性,而近年來台灣GDP成長與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率成正比,相較於日本、韓國的人民年收入皆高於台灣,但每人二氧化碳排放量卻低於台灣,顯示我們在二氧化碳排放政策上仍有許多的改進空間;紀博士分析本國二氧化碳排放結構現狀,以工業的69.9%與運輸的14.0%最高,顯示企業若能改以使用再生能源代替,將能有效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。本日壓軸為海洋文學家夏曼●蘭波安先生介紹蘭嶼的自然生態保護,以蘭嶼達悟族的海洋知識,與大家分享達悟人原初的魚類分類,從海洋人文學的角度來探討,魚類生態的維護與資源永續的文化,並提出人做為地球物種之一,人自始至終皆自視為「主宰地球」來詮釋人類存在的目的。從這個角度,讓我們淺西達悟人的環境生態觀。

本次活動除了有再生能源教具展,與工學院林永仁院長所指導的通識課程學習檔案展,還進行了「校園解說導覽手冊徵文活動」與「校園自然生態解說導覽系統創意設計競賽」的頒獎典禮,接著舉辦《大同之道, 通識之境》校園解說導覽手冊新書發表會,本書由通識中心籌畫,邀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,以深入淺出的知識書寫本校極具特色的植物與校鳥黑冠麻鷺;並邀請臺灣古蹟建築權威李乾朗教授及其研究團隊,介紹校內外富有保存價值的文化資產與歷史建物。創辦人林尚志先生、首任校長林挺生博士以及曾在本校任教(職)的三位文史名家和當代學者(梁實秋、吳濁流、莊永明),則為本書特別規劃撰寫的歷史人文單元。另外並專章介紹本校通識教育的發展與目標,以及教學卓越計畫的成果與延續。發表會上,校長致詞肯定通識中心的用心,而本書的完成還要感謝許多幕後推手:生工系何錦玟老師、編輯小組召集人邱學務長,朱總務長等等。一整天精心安排的活動,讓陳重信博士不禁讚賞,哈佛大學的世界地球日活動,與大同大學非常相似呢!